攔截高度

攔截高度
在欖球運動中,攔截高度指球員在攔截對手時允許的高度。降低攔截高度,旨於降低頭部受傷的風險,從而提升球員安全。

了解並遵守這些新法則,對於維持更安全、彼此尊重的欖球環境,非常重要。

更安全的攔截動作:欖總降低攔截高度

根據與本地欖球社區內持份者的協商,以及世界欖球總會的建議,中國香港欖球總會於2023/24年賽季,在本地賽事試行調低合法攔截高度(以低於胸骨底部為限)的新球例,以提升球員的安全和福祉。 中國香港欖球總會醫務及球證團隊現正審視上述新例,以獲取相關成效及資訊。


一般查詢,請電郵至 tackleheight@hkrugby.com


世界欖球總會在法國和南非進行的認可測試中,降低攔截高度已被證明可以減少頭部撞擊及腦震盪的次數。 另降低攔截高度在增加持球時間及被攔截前傳球/卸球(Offload)也具正面效果。
研究結果顯示,降低攔截高度,能顯著減少腦震盪個案。

攔截高度降低新例

  • 第一位攔截球員的最高攔截高度更改為胸骨底部以下(也稱為「腰部攔截」)。
  • 任何後續的防守球員攔截高度則限於在腋窩線以下。

 

違規罰則: 
罰踢(Penalty Kick)。若發生頭部/頸部區域碰觸,球證將參考世界欖球總會頭部碰撞程序(World Rugby Head Contact Process ),以判定是否犯規。
 

詳情:

  • 球證以犯規行是否「清晰、明顯」為原則,以判定是否觸犯新例,否則繼續作賽。
  • 從胸骨底部以下開始但結束於該線以上的攔截,有機會被視為犯規。
  • 如果持球者在攔截時明顯降低身高,而攔截球員亦試圖進行合法攔截,降低其身高,以圖於低於胸骨底部進行攔截,便不應被視作犯規。
  • 如果兩名攔截球員幾乎同時到達,或同時(以一高一低)到達,球證可能難以確定順序。若不是明顯犯規,球證可以繼續比賽。對於球證而言,關鍵是,兩名攔截球員的攔截高度應分別低於胸骨底部及腋窩線以下。
  • 所有攔截球員在進行攔截時,必須在規定高度限制內攔截持球球員。更改攔截高度的目的之一,是創造更多空間,盡量增加參與攔截動作的球員之頭部相距。
  • 攔截高度限制亦適用於從後進行的攔截動作,同樣,攔截必須從胸骨底部下方進行。
     

下載及資源

下載關於攔截高度的文件:
本地賽事攔截高度變更手冊